|
距离六安市区半个小时车程的苏埠镇,有个全国驰名的美丽乡村叫戚桥。 这里田园风光旖旎,绿树浓荫下,文体设施齐全。连排小高层建筑设计优美,配套完备,与城里文化设施毫无二致。村里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礼师重教,世代相传。 村里有一支鲍姓“慈孝堂”后人,秉承“忠直报国慈孝传家”的传统理念,早在明清时期就荣膺朝廷三十七道圣旨,以嘉奖像鲍楠、鲍起豹等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亦涌现过许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烈士和英雄,为共和国的诞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她不仅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道德与伦理基础,亦维系着几千年来各地各个姓氏家族繁衍的人文情怀与情感纽带。 全国鲍氏慈孝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是在徽州歙县棠樾。“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村”,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对联至今还悬挂在棠樾祠堂内。最著名的慈孝佳话莫过于“父子争死”。元末棠樾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被执于盗,争着送死以求保全对方性命,最后感动了盗寇双获平安。盛传朝野,永乐皇帝题诗“鲍氏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 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感召之下,作为棠樾鲍氏的后裔为六安鲍氏慈孝堂光大发扬,与时俱进,把传统美德与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业绩。 而鲍传忠,则是新时期鲍氏慈孝文化的主要传承人之一。十余年来,他身体力行,团结带领族人,修缮了慈孝祠堂,建设烈士陵园,搜集和展出了大量鲍家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资料。 在大力宣传鲍氏慈孝文化的同时,他还广泛联系,发动鲍家宗亲,收集红色、孝亲等方面的资料,刻意吸收并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并将之打造成皖西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特色鲜明的慈孝文化宣传成为合肥都市圈红色旅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项目先后分别被六安市与安徽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四套等媒体均作了重点报道。六安鲍氏“忠孝慈廉”的家训被六安市政府收集作为家教名幅登堂入室。最近他们又成功地建成了“安徽鲍氏艺术馆”,收集各地鲍氏文化名人书画、出版物及艺术作品千余幅,展出后有口皆碑。 目前,鲍传忠和他的管理团队,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正在做三件事情,一是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道德大讲堂》讲课,传承红色文化和慈孝文化;二是把广泛收集整理的鲍氏先烈的资料,进行展示,供后代瞻仰;三是邀请知名学者鲍鹏山等对鲍氏有关文史如“父子争死”、“忠孝慈廉”等,进行研究和梳理,准备编辑成书。(文:冯墨然 航拍:翔飞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