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安区新安镇鲍湾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书记——鲍俊正。人们之所以尊称为“老书记”,是因为他八旬高龄,任鲍湾村党支部书记四十八年,名副其实。 鲍俊正,字项,生于一九三五年正月十五日,德配张兴华,育有三子两女,且都孝顺,也是我六安鲍氏宗亲中一名老户尊。 老书记出身穷苦,倍感党恩。参加工作后立身处世讲原则,大事小事讲风格,受到群众好评。入党早,在新安算得上是一名党龄最长的老党员。“文革”期间任过原六安县革委委员,新安区委委员,镇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从未间断过直到退休。工作年限长,取信于民,两袖清风,威信高,他的名字誉满河西、河东,人们一提起他都肃然起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国家三年困难期间,因饥饿难熬的两社员“偷”了集体的葫萝卜而被值勤民兵抓住,关在生产队的公房里,向老书记回报,他知情后晚上跑去训话:为什么干这事我也明白,弄一点吃可原谅,拔了几口袋又是集体的,这事该有多大!好好地蹲在这里等候处理。说完随手把门带上。两人见书记走了,门未上锁,知其蹊跷,用褂兜装一点趁夜出走。 改革开放后责任田到户,村里的中心工作转移到收“三上缴”和“计生方面”,面对新任务,老书记顿感压力大,担子重,如何做好,他自有一套经验。 “三上缴”,对于本村民中的特困户先摸底,再村民会议上公布,采用“缓、减、免”方式,交大家讨论,既要有原则,又要尽可能地关照弱势群体。据村民回忆:有一家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本人体弱,不力农活,不讲三上缴,就连度日都是“泥菩萨过河”,年年拖欠,成了村里的“钉子户”。老书记当着镇包村干部、群众的面把他指责一顿,定下期限,婉转解脱。没给镇干部带到镇里去。而后老书记将他放回去再想办法,万一不行打个欠条抵上。就这样用回旋的办法既保护了弱势群体,又圆满完成了“三上缴”任务。 计划生育工作既是国策,也是棘手事。老书记做到人性化处理,光“逮、抓、关”解决不了根本。无奈,他到镇上评理:文件哪一条提到抓人?弄不好出了问题我担当不起。面对现实逐户落实,采取:“先、后、缓、慢”,早摸底安排,当年计划内个别超生户放到来年计划中。杜绝人情生育。鲍湾村在计生工作中未出现一个被逮、抓、关现象。发现苗头及时堵,出了问题敢担当,不推诿。多年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曾多次受到上级褒奖。 在四十八年的村干生涯中,老书记从不去老百姓家里吃请。群众大小事调解后,朴实的村民总不免人情味到家表示表示,他总是严辞脱身。老书记深情地说:送礼、吃请稍不注意,能引来一身臊,肉脸对肉脸,今日不见明日见,看你还能干几时?伤了人民的心,麻烦的事马上会来,何必惹人骂呢?晚年要图个名声啊!为此他把烟酒早已戒了,落得个清白自身。一席话,在场大小辈无不为之感动。 几年前,老书记在村支书位子上退下来,退休后居住简陋,三间平顶房,堂屋一张方桌,几条椅凳,一台老式17英寸电视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儿媳都叫跟他们身边生活,老人坚持能行,过着清贫而悠闲的晚年生活。 为群众的利益他有情,为家族的事更有缘。这次六安鲍氏建祠、修谱,积极参与,每请必到,虽言语不多,话说忠恳,建议有益,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使理事会人员获得了可贵的工作思路,今后方向,终使祠宇落成,修谱告竣在即,这其中老太爷功不可没。 如今,老书记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关爱着家族事务的支持热心,不能不令族人感动和敬佩。 古人讲:“尚贤者,政之本也。”老户长高风亮节,弘扬先祖贫而有志,穷且益坚的人品,刚正廉洁,以民为本的官品,诚信至上,促和谐社会的美德,以德治家,满门贤孝的家风,学习他,利今世而惠后人。
鲍家仓撰稿 |